这个从北京体育大学出来的年轻人,在近期播出的综艺《脱口秀大会5》上,分享了作为一个严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又称ADHD)的小男孩艰难曲折的求学经历:很多人评论这段脱口秀:脸上哈哈大笑,心上难以名状的忧伤,体会到ADHD孩子及其家庭的不易,也感动于居然还有这样的学校和父母。
ADHD全称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。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咨询中心临床心理学家(ADHD专家)奚小鹿老师介绍,以前多动症指的是行动上的好动,也包括为人处世上的冲动性;1980年“注意力缺陷”也被纳入其中,包括“对学习、工作的不专心”、动力缺失(主要是指启动困难)、拖延严重、计划组织能力差。语文老师讲狐假虎威的故事,童漠男开始了自己的想象。观众被这种游离出天际的脑洞给逗笑了——小孩的世界多有意思啊!但,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有注意力缺陷,如果这样的表现就是他的日常,作为家长,你也许会在某些时刻,感到很痛苦甚至是绝望。当然,你的这些痛苦和绝望,比起你的孩子正在经受的痛苦和绝望,可能不及千分之一。「它经常给我一种无力感。这种无力感来自于,你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,但你还是会不受控制地走神、分心,会拖延,最终导致自己无法在事情上尽全力,很遗憾。」
这些年来,大众对于 “多动症”这个概念已不再陌生,但理解仍然不够准确,比如:我们常常以为,ADHD就等同于冲动/多动型的ADHD,而注意力缺陷型,控制不住的发呆、走神、分心,也称为白日梦型的ADHD,则常会被我们忽视。这样的孩子看似安静地坐在教室里(甚至看起来没有不专注),但注意力已经飞到外太空去了,即使在他们知道并且想要专注在眼前的任务上,也很难做到。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,他们却能够毫不费力地专注很长时间,这是他们最容易遭受误解甚至斥责的地方——“玩积木可以一坐几个小时,为什么学习十来分钟就走神了呢?奚小鹿老师给出的解释是:他们并不是没有注意力,而根本的困难在于,他们在控制和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上,没办法达到其他同龄人能达到的水平,而这种控制和分配注意力的“自我管理”系统,叫做执行功能;因为缺乏执行功能,导致他们既不能正常启动任务,启动任务后无法专心,也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转移注意力,转向下一个任务。因此他们常常会被冠之以“懒惰、不上进、不自觉”。
很多人会担心,如果孩子真的被诊断为ADHD,那是不是就意味着,孩子这一生都要毁了呢?“他们虽然存在很多问题(谁还没有问题呢?),但换个角度来看,容易分心是因为他们对一切都有好奇心,容易冲动是因为他们充满了创造力,好动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。注意力缺陷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创造力和高度的直觉敏感度,并且想象力和同理心出众。”——《分心不是我的错》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都曾是ADHD儿童,比如艺术家达芬奇、毕加索、梵高、贝多芬,运动健将乔丹、菲尔普斯,科学家爱因斯坦、牛顿、爱迪生、军事家巴顿将军等等,无法一一列举。不能说他们辉煌的成就跟ADHD有直接的因果关系,但至少可以证明,ADHD没有妨碍他们取得成就。而且,有大概三分之一的ADHD儿童,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,会自然痊愈,也有三分之二的人到了成年也不会完全康复。那么,如果你的孩子被诊断为ADHD,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?当你得到诊断的那一刻,你可能会舒一口气:至少证明,以前的种种所谓“问题行为”,并不是孩子品质败坏、故意违抗、或者智力有问题;所以最要紧的事不是研究各种治疗方法,而是坐下来和孩子聊聊:“你是谁?”“如何看待ADHD?”“你的优势、特点是什么?”维基百科总结了ADHD孩子的正向特征:“举止坦率自然、落落大方、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,能够跳出框架思考;思考多元独特,对直觉较敏感,能深入问题核心发现问题;对自己想法坚持,特立独行;具有高度创造力、追求创新、热心助人、富有正义感和幽默感、活泼开朗;勇于冒险、韧性十足、源源不绝的活力;有兴趣时非常能够坚持,具有批判性思维。”
在“问题视角”下,孩子的独特性往往被其行为问题所淹没,但从以上这些“优势视角”的描述中,你一定能发现某些条目特别符合自己的孩子。那也许就是孩子发展的基础。对ADHD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注意力取决于三个扳机点:兴趣:就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样,他们对感兴趣的事情能专注很久,一旦调动了兴趣,可能会变成比常人更加百折不挠韧性十足;
竞争:“我们来比赛吧”这句话可能会激活ADHD孩子,竞争带来的乐趣让孩子更愿意参与进来,也就更能把控自己的注意力了;
紧迫性:许多ADHD孩子的家长最恼火的一点就是,ta的作业常常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的,前面90%漫长的时间都在“打野(分心)”,而当ta真的意识到,再拖下去就没时间了,可能也能把注意力拉回来。
前面提到了,内部自我管理系统的欠缺是ADHD儿童的问题所在,所以在很多时候,父母需要去充当这个外挂的管理系统;ADHD孩子对于“什么干扰了自己的注意力”是很清楚的,如果孩子说:“事情太多我不知道先做哪个”,那ta可能需要清单式的辅助,比如和他一起制定目标,分解成小的任务清单,定期核对,就会对他很有帮助;
“我本来想做但你一凶我就不想做了”,那可能ta需要更加温柔的、不引起敌意的提醒方式,也许轻拍他的肩膀就够了;
“家里有好多东西我都想玩”,那我们就尽可能营造一个简洁并且井然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;
“爸爸说话太长了我听不懂”,那也许他需要明确的简短的指令,甚至有时候就是叫叫他的名字他就能回过神来;
“做不做得好都无所谓”,那我们就需要在任务的结果上设置一些标准,什么时间做完了就可以得到什么(看动画片、出去玩、或者专门给他发呆的时间),来激发他/她的兴趣。
如果你认为你的孩子某方面特别糟糕,也有可能是你自己在这方面特别突出:比如在一个井井有条追求效率的妈妈眼里,孩子正常范围内的拖拉、没有条理,可能会被她认为是极大的混乱;对于家长来讲,需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,你的孩子不会变成“别人家孩子”,更不会变成你,因为他/她的使命是成为他/她自己。退一万步讲,如果你尝试了以上所有办法,还是无法让孩子达到你想要的状态,那么也许需要调整的,就是你的期待了;【注】本文参考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咨询中心临床心理学家(ADHD专家)、哈佛医学院麻省精卫中心博士生导师奚小鹿老师撰写的《ADHD十问十答》。
参考文献:
佩格·道森, 理查德·奎尔(2020年),聪明却混乱的孩子. 北京: 机械工业出版社.
爱德华·哈洛韦尔(2011年), 分心不是我的错,山西:山西教育出版社
惠之(2022年), 家有多动症孩子:父母教练手册. 北京: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